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评论】全国奔波!陪旅游队练级!获益的确定是中国男篮吗?

时间:2023-07-21 08:56:05 来源:搜狐

4年前,在2015年长沙亚锦赛前夕,国内媒体疯狂吐槽中国男篮热身赛对手质量太水。除了以往的一些欧美青年队,大学生队来华“骗钱”之外,甚至出现了一支来自爱尔兰的半职业球队。

篮球在爱尔兰根本没有存在感,更何况当时来到中国的还有一些“兼职”球员。

“我们的球队是一支半职业的球队,很多队员在白天还有工作要做。球队每周会训练三天,周末进行比赛,这次来中国比赛对我们来说非常积极,回国后希望能提高水平,培养出好的球员。”这是彼时爱尔兰队主教练的赛后感言。

低质量的对手不断的出现在中国男篮备战亚锦赛的关键时刻,这很难不让舆论去质疑此类热身赛的意义。

时任球队主帅的宫鲁鸣在评价这些比赛对手的时就直言不讳的说:“这种级别的比赛,其实对我们的帮助很少,顶多只能说是在训练之后帮忙找比赛状态,但对手实力太弱,也不知道到底是在锻炼谁?”

尽管中国男篮在长沙最终拿到了丢失的冠军,惊险获得一张奥运会门票,但依然无法掩盖男篮备战期间热身赛对手质量差的问题。

一年之后,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惨败而归之时,易建联也终于憋不住了。他痛恨这种每次要到世界大赛舞台上来锻炼队伍的历程。

“我们过往打得高水平的比赛太少了,我们的经验差的很远。几年来我们夏天打得(热身)球队都不够强硬,我们需要这样(高水平)比赛来积累经验,我们不希望到奥运会再来积累这些经验。”

后姚明时代,中国男篮这么多年水平一直无法得到质的提高,和世界顶级篮球的差距逐年拉大,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热身赛对手的质量差,必然是原因之一。

我们作为世界各国备战集训时间最长的球队之一,在这个阶段如果只是虐菜,打一些低水平的比赛找自信,到头来只能是在国际比赛中吃瘪,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离里约奥运会的痛苦回忆又过去了3年,男篮世界杯8月开幕,下一届奥运会近在眼前,但3年前阿联的愤懑,如今依然无解。

从5月份集结备战至今,中国男篮真正打的高质量的比赛寥寥无几,除了飞赴美国的夏季联赛有相当的锻炼价值之外,在国内的各种名目热身赛还是沿袭了以往的传统:短时间、高密度、低质量。

从7月14日回国之后,男篮经过一个礼拜的休整,之后飞赴深圳参加每年例行的斯杯,两天两场比赛。仅隔一天,球队又从深圳飞赴慈溪和西安,进行中喀男篮热身赛。

一个多礼拜之后,男篮又将赶赴昆山,三天打三场比赛,对手分别是突尼斯,安哥拉和波多黎各。

20多天的时间,深圳、慈溪、深圳和昆山,7场比赛,辗转数千公里,这种南北奔波不可谓不辛苦,但这种疲于奔命的比赛节奏,背后到底收获几何?

谁都知道,男篮夏天热身赛的目的并不纯粹,除了备战练兵之外,还要顾及每一站的收益。中国男篮肩负着多家商业合约,盈方、斯杯,姚基金慈善赛等等这些,夏天正是他们履约的旺季。

男篮的比赛被商业化,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在于,在兼顾商业化的同时,能否最大限度保障球队的锻炼效果和热身赛质量。

在商言商的说,负责男篮商务开发的一方一定是想要利益最大化,花最小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男篮要不断的去一些三四线,甚至是更偏远的城市去打比赛。因为在这些小地方打比赛,场馆成本更低,招商更容易,甚至一些地方体育局还会给一部分补贴。

小地方打热身赛,一方面是交通不便,很多地方都没有机场,男篮需要下飞机之后转乘各种交通工具抵达。另一方面,小城市的后勤无法有完备保障,运动员们住不好,吃不好,很难在比赛之后得到充分的放松休息。

这些困难对于男篮来说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让人诟病的是男篮的热身赛对手质量。

一些顶着国字号名头的各国球队实际上是其二三队,甚至是青年队,这些正规军还算是质量好的,更过分的是一些临时拼凑而来的半职业球队,来中国仅仅为了赚钱,打比赛只是走个过场。就在昨天的中国男篮与喀麦隆热身赛第2场的比赛里,郭艾伦在球员通道被球迷强行拉拽求合影,男篮在领先达20分后对手暴力锁喉我们的球员孙铭徽,主帅李楠当场暴怒,现场一片混乱……

“中欧男篮对抗赛”、“中美男篮对抗赛”、“xxx国际男篮锦标赛”,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名号背后,绝大多数都是在挂羊头卖狗肉。

回顾中国男篮过去20年的热身赛历史,2006年斯杯似乎是一次分水岭,在之后国内热身赛很少有高质量的球队。

中国男篮并不是找不到高水平的热身赛对手,比如多花钱请正牌国家队来华,或者主动赴欧美各国找虐,这些在以往被证实是可行的,但如果频繁的这么做,就会和赛事运营方的收益诉求相悖。

集训备战打比赛,锻炼队伍本应该是主要目的,赚钱为其次,但过去这些年正在本末倒置。

队伍的水平提升和金钱利益冲突,前者要为后者让路。

今年男篮世界杯在中国举行,按照以往的惯例,会有很多国家高水平国家队会主动来华打热身赛,以提前适应这里的时差和环境,但现实是我们依然还在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陪各种“旅游大队”玩过家家。

中国篮球水平的进步,是需要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而集训热身赛备战质量提升是其中重要一环。

钱永远是赚不完的,但一茬人才的黄金期,过去就过去了,再也没有重来。

阿联在奥运会上的无奈言犹在耳,男篮经过切肤之痛后才终于走上新老交替的正轨,而这一批年轻人,他们真的没有几届大赛可以荒废。

因小失大,本末倒置的事,中国篮球干了不少,未来,能少则少吧。

(TQ)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