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人民日报四川频道:甘肃越野跑事故 给异常火爆的马拉松泼一瓢冷水_赛事

时间:2021-05-24 19:01:00 来源:

人民日报四川频道:甘肃越野跑事故 给异常火爆的马拉松泼一瓢冷水_赛事

截至5月23日早上8点,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因受突变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已造成21名参赛人员遇难。

由这个令人痛惜的悲剧,笔者想到了国内各地风起云涌的马拉松比赛。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以及马拉松活动中,城市路跑俨然已成为我国最流行的一项大众健身运动,城市马拉松赛事也呈现爆炸式增长。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境内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规模赛事(800人以上路跑赛事、300以上越野赛事)共计1581场,平均每天举办4.3场,全国马拉松累积参赛人次583万,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有285个地级市举办了马拉松赛事,占地级市总数的85%。

从分布区域方面来看,据统计,2018年全国各个地级市举办了不同形式的马拉松比赛。其中,浙江以180场的数量位列第一,江苏、山东、北京、广东举办赛事数量也超过100场。

从赛事参与人数方面来看,据统计,2018年,我国参加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规模赛事累计达到583万人次,其中马拉松参赛规模265.65万人次,半马参赛规模180.42万人次。

在2018年的基础上,2019年规模赛事同比又增长了15.62%。

马拉松运动在中国如此之火爆,原因何在?如何看待马拉松在中国的火爆现象?

有的分析报告说,马拉松的火爆,原因在于“我国全民健身的普及,人们对于体育、健身的理念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以及马拉松活动中”。

这是真实的原因吗?或许是一部分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马拉松在中国的爆炸性增长,原因主要是两个:

一是地方政府借助马拉松赛事推介城市形象、展示建设成就、拉动提升人气。B城一看A城举办马拉松效果不错,西部一看东部举办马拉松影响很大,便纷纷仿而效之,于是各地争先恐后,甚至不惜财政拨款筹办赛事,马拉松就成了华夏大地一道井喷式的风景线。这是马拉松赛事迅猛增长的政治因素。

二是体育、文旅部门和媒体以马拉松赛事为平台,开展商业营销,拉动消费,赚取报名费、转播费、装备购买费、广告和赞助收入。据统计,2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总消费额达178亿,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288亿,年度产业总产出达746亿,对比2017年增长了7%。在今天的中国,围绕马拉松赛事已然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这是马拉松赛事迅猛增长的经济因素。

由此看来,马拉松在中国的迅猛增长不是没有原因的。

但笔者对于马拉松的一哄而起、异乎寻常的爆炸性增长,早就不以为然。今天借此机会做一个阐述:

一、马拉松是一项由专业运动员参与的极限运动,不利于群众的身体健康,因而不适合于群众广泛参与。群众性体育和大众健身运动,必须是温和适度的,而不可以极限挑战为能事。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恰恰是把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极限挑战运动推动为广泛参与的群众性运动,这显然是不适宜的。

二、马拉松运动不仅在一般意义上不宜作为群众性体育和大众健身运动来操作,而且存在着种种危险性。从已经举办的赛事来看,参与者猝死事件已多有发生。此次白银赛事导致的21人死亡,更是震惊全国。实际上,马拉松赛事因天气等以外因素导致大规模伤亡,并非孤立事件。2018年4月16日,第122届波士顿马拉松赛,由于天气寒冷,大约2500名跑步者因体温过低、哮喘、身体颤抖和因寒冷天气条件导致的其他问题,纷纷进入比赛沿途的医疗帐篷里接受治疗,很多人症状严重,不得不入院治疗。

三、这种一哄而起的大呼隆的马拉松赛事,并没有提升我国的专业马拉松水平。从规模和数量上看,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高居世界第一,费事很多,花钱不少,工作量巨大,可是我国专业马拉松选手在世界上的成绩和排名丝毫不见提高。有些国家的著名马拉松选手,被我国各地的邀请弄得应接不暇,每年进入中国几次乃至十几次,赚得盆满钵满,以致中国各地此起彼伏的马拉松赛事成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这样做,而应当把宝贵的经费用于当用之处。

四、由于赛事成本越来越高,各地政府为此投入很大,导致推介城市形象和促进文旅的效果逐年递减。其实,推介城市形象和促进文旅事业发展的办法很多,各地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发挥创新思维,举办有特色的、适宜的群众性活动,而不应随波逐流,一哄而起。从这些年的情况看,文旅发展位居全国前列的,并不是举办马拉松最多的省份,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在此给异常火爆、风起云涌的马拉松赛事泼一瓢冷水,呼吁降一降温。

——建议国家体育总局将专业体育赛事与群众性体育、大众健身区别对待,而不要混淆在一起;

——认真甄别、审核现有马拉松赛事,大幅度压缩规模,减少数量;

——对于保留的马拉松赛事,加强气候预警、安全措施与专业指导;

——不鼓励各地举办马拉松的积极性,而鼓励各地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宜的群众性运动项目。

来源:人民日报四川频道

本站声明: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